由於在職場被打壓,原本我幻想的是找到風評好的公司,然後備齊履歷一次上,但40歲之後的求職環境真的惡劣的不少,加上市場開始急凍。
在多次嘗試幾次不是很順之後,自己換個想法與其內耗,不如利用這段時間多多進修,加強專業能力、取得專業證照。

等景氣復甦、職缺大開時再來申請工作,到時候自己的配備更充足,被錄取的機會自然更高。
而進修後的我體會到智力有限、專業無涯,什麼都要考好幾次才會完全打通概念,當專業科目越來越多就覺得越來越撐不住、也開始有點懷疑自己的理解力了。
過程真的是蠻辛苦,雖然明白工作中的邏輯和學校中的邏輯,完全不同,而兩者學習的方式和途徑,也完全不一樣。

以金融研究員為例,台政清交畢業的前輩很清楚研究員每天都沒法早回家才能顧及績效,但做久了就跟凡人一樣會偷懶鬆懈,績效也沒比好到哪裡去。
出社會後太聰明的人很容易因為誘惑太多反而容易鬆懈,在投資圈能做五年以上的名校畢業生,了不起也就業界人數一半而已,因為一鬆懈就負績效滾蛋了…
四中或是一般國立研畢的,能做三個月以上的通常都很警惕又勤勞,不容易出岔子…
所以時常會發現在學校的佼佼者,卻在工作中表現得很一般,也能發現一個工作能力很強的人,原來在學校不過是中等學習成績,因為學校和工作中的兩套邏輯,脫節得很厲害。

以管理來說,基層管理者要沉得住氣,能在部門內解決的負面問題,要自己扛起來解決掉,不能只是往上層丟問題,往上要報解決難題,成果與好消息。
高層管理者的觀念視野本來就與基層有衝突,主管往下要過濾資訊、擋掉、折衷,換個說法,轉換高層不合理的要求,減少基層與高層的矛盾。
雖然看起來像演戲,很討好高層,很違背理工人的常理,但這就是基層管理者要繼續往上爬的必經之路吧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un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