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曾經提出幾個要改善網路架構的建議,但被當時老闆打回票了,老闆說以身為IT人的角度來看,我覺得你的建議很好,但以身為經營者的角度來看,我想問做這件事情對我們的效益是什麼?

當時的我回答不出來,因為我真的是以純IT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:可以減少維護時間、可以提高穩定度、執行效率....,但其實,這些的說服力仍不夠。

事隔多年,被拒絕一些可能的原因分析:

缺乏業務效益的連結:
老闆需要了解你的建議如何直接影響公司的業務效益,例如增加收入、減少成本、提升客戶滿意度等。

單純從員工角度的好處(如減少維護時間、提高穩定度)對老闆而言可能沒有足夠的說服力,因為這些都是間接效益,並未明確顯示對公司的經濟影響。

投資回報分析不足:
沒有提供具體的數據和分析來展示投資回報(ROI)。
老闆需要看到實際數字,例如投入的資金與預期節省或產生的收益之間的比較。

缺乏與公司目標的對應:
建需要與公司的整體戰略和目標相匹配。
如果你的建議未能顯示出如何支持或加速公司達成其長期目標,老闆可能會認為這項改善並非當務之急。

風險與收益的衡量不明確:
沒有清晰地展示出實施該建議的風險和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。
老闆可能會擔心實施過程中的風險和對業務運營的潛在影響,特別是如果這些風險尚未被充分評估和解決。

缺乏具體的實施計劃:
沒有詳細的實施步驟、時間表和資源需求說明。老闆需要確信這個建議不僅可行,而且能夠在合理的時間內有效實施,且不會影響其他業務運營。

未能說明競爭優勢:
沒有闡明如何通過改善網路架構來獲得競爭優勢,例如更快的市場反應時間、更高的客戶服務水準等。
老闆可能更關心這些變化如何幫助公司在市場上脫穎而出。

溝通方式的問題:
在溝通過程中,可能沒有以老闆習慣的方式或語言來呈現建議。老闆可能更希望看到商業案例、風險分析、財務預測等,而非技術細節。

我們在職場上不見得常常有機會擔任主導決策的角色,但就一個員工來說,我們不能只了解技術的內容,對於企業營運的內容我們也需要有一些了解,有機會的話就多聽聽,多學習,不要認為那些事情跟你沒有關係,唯有了解公司營運方向與市場的一些狀況,我們提出的提案才能真的make sense,否則會時常被打回票,到時候自己僅剩的一些熱情都被磨光光了。

其實說服人不一定要口才很好,但口條一定要順,邏輯一定要清楚,你要能明確表達你的意思,如果沒辦法一次講清楚,請寫在mail中,反覆看幾次,看內容是不是跟你想表達的一樣,不管是分析的數據、理論都要有所根據,才具有說服別人的本錢。
在提出類似建議時,可以考慮如何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具體的業務效益,並以此來增強建議的說服力。

結論是需要跳脫出技術的框架,真的去了解企業中的營運與市場運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unju 的頭像
    chunju

    P的胡言亂語

    chun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