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個打破穀倉、突破專案困境的方法
https://www.projectup.net/article/view/id/335
如何進行跨部門協作?從建立信任關係開始
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5125040
及節錄 職場新鮮人教戰手冊 PART5 部分內容
小心穀倉效應就在你身邊
大部份的部門都有一種把自己該做的做了,剩下的就丟給後端部門去傷腦筋的本位心態;後端接手的部門常常吃虧,以至於衝突不斷。
而這樣的案例,最常出現在政府部門間的配合,各部會專注於各自的業務,忽略其他部門的政策方針會造成的影響。
在美國911事件發生以前,其實已有部分單位發現恐攻的跡象,但其關聯微小,也不確得該向誰回報,甚至認為已經有相關部門在處理,應該沒有自己的事,於是錯過通報預防的時機,造成莫大的遺憾!
國內則以高雄氣爆案為例,各家民間公司各自埋下所需的管線。
包含水線、電力系統、輸油管、天然氣等不同管線,而政府各部門卻無法完全掌握,並統一彙整出完整的配線圖,導致救難人員在第一時間誤判,陷入危機。
這樣的情況正出現在你我生活中,廣義來說,只要你有過「應該不會發生吧」、「不說也不會怎樣啦」、「肯定沒什麼幫助啦」等念頭,大概就已經落入穀倉的困境了!
打破穀倉,團隊合作從資訊交流開始
穀倉是一種文化現象,源自我們區分組織與世界的方式,穀倉存在於體系內,也存在於我們的內心,小至個人,大至組織,皆可能陷入自己的「盲目」中。
想打破穀倉效應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:主動關心你的同事在做些什麼,或許是同部門、不同業務的同事,也可以是公司中的其他部門,主動去關心你日常生活外的其他人事物,就能拓展你原本狹隘的目光,
以公司制度而言,不同部門的員工輪調、定期的跨部門公務交 「流,都能讓大家跳脫原本的「穀倉」,從不同的觀點得到更多思考上的刺激!
在認識其他部門的過程中,也要隨時思考:「他們做的這件事,可能會在什麼地方,影響到自己負責的任務」
或者更敏銳一點的向對方提問:「最近有什麼不尋常的變化嗎?」也許就能在危害發生之前,預先找到根治的方法,也可以主動向團隊提及:
「我最近發現一個×××的狀況,不曉得會不會影響下一檔專案的進行?」
提出你的觀察與擔憂,請資深夥伴來評估與回饋,便能早一步掌握風險的變化!
要有良好的團隊合作,資訊交流是不可或缺的,但在業務繁雜的工作中,該釋出哪些資訊、該如何精確表達、該以什麼樣的形式交流,都是提升團隊效能的關鍵,不怕杞人憂天,就怕知情不報,從今天起為了團隊生存,勇敢提出最有助益的資訊吧!
畢竟在數位化的時代裡,我們更有機會參與各種各樣跨地域、跨領域、跨文化、或是虛實交錯的團隊協作當中,每個人都應該強化在這種多元環境中更有效的合作能力。